缠中说禅博客 - 互联网永存计划

缠中说禅博客互联网永存计划

教你炒股票7:给赚了指数亏了钱的一些忠告

今天不宠幸孔二爷了,宠幸一下股票。早就说过,中国没有人有资格和本ID谈论股票。国庆前,香港有几个大的基金经理过来,吃饭时让本ID给修理了一通,屁颠屁颠回去了。本ID和他们说了大的国际经济趋势以及大中国区的金融前景还有内地的政治经济形势,坚定他们的信心,他们主要是对内地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有所狐疑。最近这伙人干得不错,在市场里,干就往死里干,不干白不干。把锅炒热了才有好菜吃,这道理不很简单? ...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杨伯峻:孔子说:不着急别人不知道解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 钱穆: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自己的不能。 李泽厚:孔子说:不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愁自己没才能。 详解:以上三个解释大同小异,其实,用更形象的话大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现代社会,这种解释的可笑和不切实际已不用多言,这种论调忽悠出来的,不是腐儒又能是什么?且不说他们解释的荒谬,...

缠中说禅《第三钢琴奏鸣曲》录音:中国人18岁前所写最佳钢琴奏鸣曲

缠中说禅 《第三钢琴奏鸣曲》录音 中国人18岁前所写最佳钢琴奏鸣曲 中午说了,晚上在贵宾楼有一个大应酬,孔二爷要暂时冷落他一天,但要为本ID中学所写的《第三钢琴奏鸣曲》搞一个全球网络首播。刚回来,不困,先把这承诺给结了。 本ID说自己中学时所写的《第三钢琴奏鸣曲》是中国人18岁前所写最佳钢琴奏鸣曲,这,绝对不是吹牛,而是有根据的。有条件、有可能18岁前能写钢琴奏鸣曲的,最早也都要是七...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9)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为了各位更好地理解本ID解释的与众不同,从本章开始,前面都先列举一些所谓大家的解释,由于一般人文言文都不好,文言文的就不列了,否则还要解释文言文的解释,太占篇幅。而白话文解释里,重点选三家,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8)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详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刚在上一章说完,怎么又来一次?其实,在原来《论语》的排序中,上一章出在《泰伯》一篇,而这一章出在《宪问》一篇,由此也见原来编排的混乱。前章,只记录了孔子的原话,而本章,增加了曾参(孔子关门弟子)的话。但就是他这话,使得千古以来无知之徒的错解错上加错。当然,责任不在曾参,只是更暴露了无知之徒妄言《论语》...

周末音乐会16:那匍匐在强悍女人脚下的柔弱男人!

当 男人的柔弱 遇上 女人的强悍 女人和男人的关系,总是被关系,即使在艺术里,这种关系依然关系。当男人的柔弱遇上女人的强悍,将喷发出怎样的艺术,在这位波兰男人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 有人说,他的心是波兰的,那著名的法国女人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说这种的话的人,既不了解男人,更不了解女人。没有法国,没有法国女人,没有那法国女人的强悍,这个柔弱的波兰男子又如何能喷发?他的诗情又如何能如体液...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7)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详解: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句子,但基本上没有人能真明白其意思。通常的解释大致都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由于这样的解释经常被指责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不思进取。因而就此有了许多借题发挥的申辩来把这个似乎是贬义的话褒义化。例如说“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了解情况,隔行如隔山,谈论起来于事无补,反而添乱,还是素...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6)

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详解:季康子,鲁国大夫,向孔子问政。通常的解释大概类似如下:“政的意思就是端正。统治者自己带头端正,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谁人敢不走正道呢?”该类的解释,都是把孔子“鲁式”化的千古误解。这里,把“帅”解释成“表率、带头、引导”,把“正”解释为“端正”等,把“为政”当成耶教的牧民之术了。这套玩意,古今中外,不知拐骗多少良家少男成为某...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5)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详解:通常的断句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通假“拱”,环绕的意思。全句一般被大致解释成“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这类解释都是以“道本位”为前提的,实际上把这句当成所谓行“仁德之政”的鲁模式基石。一个历史的事实就是,孔子之后的儒家,行的都是这种所谓“仁德之政”...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4)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详解:这是自古以来引发无数争讼的一章,先说断句。历史上有两种: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二、“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前一种,“诸”是代词,指代“夷狄之有君”实际上就是“不如夷狄之有君,夏之亡也”,解释为“不像夷狄有君,这是夏朝灭亡的原因。”所谓“有君”,基于“君本位”。后一种,“诸夏”是春秋鲁闵公元年(前661年),管仲在动员齐...